氧化工艺的最大的目的是在硅片表明产生一层氧化硅层(SiO2)。这一层氧化硅具有很多重要的功能,比如作为绝缘层隔离电路元件,或者作为掩模层在随后的工艺步骤中保护硅片的某些部分不受化学药品或离子注入的影响等。
原理:氧化工艺的基础原理其实很简单,是利用氧与硅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氧化硅。当硅片在高温下与氧气或水蒸气接触时,氧分子或水分子会分解,并与硅反应,形成一层氧化硅。
氧化设备:氧化工艺中使用的主要设备是氧化炉,即设有加热和气体流量控制的高温炉。现代氧化炉通常可同时处理多个硅片,并能精确控制氧化环境(如温度、氧气和水蒸气的比例等)。
氧化时间与成膜厚度的关系:一般来说,氧化时间越长,成膜的氧化硅层的厚度就越厚。因为跟着时间的推移,有更多的氧分子或水分子可以与硅反应,进而形成厚度更大的氧化层。不过,氧化层的增长不是线性关系,而是遵循一个名为“Deal-Grove”模型的平方根规律,表明在初期氧化较快,随着氧化层增厚,氧化速度会逐渐减慢。
温度与成膜厚度的关系:温度是加速化学反应的一个主要的因素,氧化工艺中温度越高,硅和氧反应的速率越快,相对应的,氧化层的增长也会更快。简单来说,高温可以促使更多的氧分子或水分子与硅反应,形成更厚的氧化层。但是,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影响氧化层的质量或对整体制程产生其他负面影响。
温度与氧化时间的关系:在给定的氧化温度下,氧化时间应该要依据所需氧化层厚度做调整。如果温度比较高,在大多数情况下要较短的氧化时间就能达到所需的厚度。相反,如果氧化温度较低,则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更长的时间来生长同样厚度的氧化层。
一般来说,成膜厚度是氧化时间和温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氧化层增长的速度越快,进而在相同时间内能形成更厚的氧化层。在相同的温度下,氧化时间越长,获得的氧化层就越厚,但上涨的速度随时间延长会趋于减慢。在实际的工艺调整中,这三个参数应该要依据氧化层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仔细控制与优化,以满足最终产品的规格。氧化时间与氧化膜的厚度关系图如下:
①清洁:在氧化之前,要确保硅片表面尽可能干净,因此通常会进行专门的清洁过程以去除有机、无机杂质和金属离子。
②装片:清洁后的硅片被放入氧化炉中,这是一个可以精确控制温度和气氛的设备。
③加温:将氧化炉加热至一定温度,通常在800°C到1200°C之间。氧化的温度和时间会影响氧化层的厚度和质量。
干氧化:在氧化炉中流入高纯度的氧气(O2),硅片在干燥的氧环境下反应形成氧化硅层。这种方法生成的氧化层紧凑且质量较高。
湿氧化:除了氧气外,还会向炉中引入水蒸气(H2O)。由于水蒸气的分子较小,它能更快地渗透到硅片表面,形成氧化层的速率也更快。不过这种方法生成的氧化层密度较低,但适合于快速生成较厚的氧化层。
⑤冷却:氧化完成后,必须将硅片缓慢冷却至室温,防止氧化层因温差大而产生裂纹。
氧化工艺就像给硅片穿上一件防护服,既能保护硅片,又能为硅片的下一步加工准备好。经过控制工艺条件,我们大家可以得到不同厚度和质量的氧化层,以满足多种电子器件的需求。